logo

首页 | 留言簿 | 伊妹儿

安格档案 | 安格琐事 | 个人专辑 | 其他作品 | 歌曲聆听 | 歌词欣赏 | 歌迷心语 | 友情连接


 

歌 迷 心 语

这是我们共同的天地

因为——我们都爱童安格


gm.jpg (24367 字节)

嗨!大家好,我是童安格。

喜欢我的歌吗?

来谈谈你的感受吧!


 

歌迷

心语

无名

无题

omni

诗词之别与谱曲填词

 

童安格精品回顾: “罗莎蒂娜慕”

 

新年礼物:Omni演唱的“花瓣雨”:-)

 

童安格音乐创作的一些背景

 

童安格歌曲中的几个有趣的细节

 

 

 

无题

    贴切地表达了我那天那时的心情:走在忠孝东路,徘徊在茫然中,在我的内心深处,掩盖着一
段错误,恨我不能提起勇气,面对一切报应,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伤痛,让生命去等候,等
候下一个漂流。

    如诉如泣的旋律,让我细细地品尝那些怅然和痛苦中蕴含的悲欢,让我不顾一切地去捕捉,去
聆听,去承受那些轰然袭来的百般滋味的情感。

  知道那是童安格唱的一首老歌,于是就找了些童安格的歌来听,很快就喜欢上了他的歌。

  听童安格的歌,有一种既痛入心肺又温柔蚀骨的忧伤和快乐,就如悬于沧海桑田之上的袅袅青

烟,缥缈而又真切,本来以为埋藏得很深的欢喜和创痛,就在那悠悠地旋律中轰鸣,撞击着脆弱的
心灵。

  戎马倥偬的伤痕,颠沛流离的无奈,欲哭无泪,欲罢不能的酸楚,刹那间一齐在五脏六腑里
狼奔豕突,忍不住泪流满面。

  在他的歌中,我感受到一种宽容却又执着的情怀。“怕自己不能负担对你的深情,所以不敢
靠你太近”,这小心保持的距离就成了爱到极至的标志。

  “所有的故事只能有一首主题歌,我知道你最后的选择,所有的爱情只能有一个结果,我知
道那绝对不是我....既然曾经爱过又何必真下拥有你,即使离别也不会有太多的难过”。这番
觉悟,只有心地明朗,而又大度的人才会取得。

  “如今爱情已造成伤害,当爱变成了一种无奈,宁愿装作无妨,将心事隐藏,也不忍心告诉你
我心里已受伤。”“就在不经意之中,最美好的已失落,当浮云拒绝了阳光的问候,还有多少温暖
在心头,当星星已不再出现在夜空,还有多少梦想,多少希望”。又是那样的温柔,茫然和伤感。

  面那首《干燥花》面对一个“除了爱情都相信”的女人,望着一双“枯竭的眼睛”,他唱着:
“请把你所有的哀愁留给我过去的一切只因为不是我,给你一个拥抱,让你能尽情哭泣欢笑。”
“过去我们已经错过,我不愿你做干燥的花朵,如果我能永远陪伴你,再一次拥有滋润和温柔。”
深切地怜爱象晨雾般爱抚着你的心灵,湿漉漉地,让你跟着得到一次升华,朴实中饱含着温情,
缠绵中不乏练达,正是童安格的歌的魅力所在。

  可惜,我的嗓门沙哑,唱不了他的歌,但我却会用心为你歌唱。

 

诗词之别与谱曲填词
omni

   一提及诗与词的区别,第一反应总是着眼于这两种文体的单句长度变化. 诗从《诗经》中的四言
古体,过渡到发端于南北朝齐梁时期、繁荣于唐朝的五言、七言格律体(又称近体或今体),其间
虽有以乐府诗为代表的“自由古体”(每句字数不定),但总以每句长短整齐划一的作品为多见;
而词又名“长短句”,与诗的区别似乎显而易见。然而细细思量之下,便发觉这一标准既不严格
又未涉及本质。首先有“百代词家之祖”美称的大诗人李白创作了不少仅看字数变化难辨诗词之别
的“长短句”,最终的归类只能取决于有无事先选定的词牌(又名曲牌)的限制。 因此他的《菩萨
蛮》、《忆秦娥》被认为是最早的词,而《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蜀道难》仍被归入唐诗。其次
不少词牌如《浣溪沙》和《竹枝词》等偏偏要求每句一样长短。

   由此引出了诗与词的本质区别---诗的长度格式并非完全固定,除了近体诗之外在平仄、押韵上
一般也没有太多硬性规定;而词的单句长短及平仄变化都是事先固定的。两种文体的创作也因此分
别称为“作诗”与“填词”。

   其实这些抽象的论述很容易用众所周知的歌曲创作来加以形象化。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
一书中从《诗经》中“风”这种文学形式的渊源体用出发旁征博引,对此论题有过深入的探讨。
《诗经》三百余篇大都既是文又能唱,“风”字一名三训包括“风谏、风谣、风咏”三义合一,
其中“风谏”是言其作用,“风谣”是言其本源相当于地方民歌,而“风咏”则是言其体制相当于
口头歌唱文学。所以便有了“诗歌”这一概念,一般总是先有歌词即诗作本身,再以口头吟唱的
方式赋之以曲调,相当于现代歌曲创作中的“上谱”。《虞书》对此有很精辟的概括:“诗言志,
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而繁荣于宋代的词则标志着“先有曲调,后有唱词”这一全新的创作
形式问世。客观地讲,这对文坛和乐坛的多元化有相当贡献。宋词也继唐诗之后为中国文学史增添
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即使是今天的主流音乐界也似乎倾向于认为“先有词,后谱曲”更符合歌曲创作的一般规律。
有趣的是,宋词大家王安石也曾对填词这一创作形式颇有微辞,他从崇古的角度言道:“古之
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后
填词,却是‘永依声’也”。南宋理学家朱熹也附和道:“古人作诗,自道心事;他人歌之,
其声之长短清浊,各依其诗之语言。今人先安排腔调,造作语言合之,则是‘永依声’也”。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食古不化,创作形式的多样化是时代进步的表现。虽然先有曲再填词会令
创作者多受一些限制,但近年来粤语流行歌曲的繁荣却表明填词创作似乎更能体现岭南语系与
音乐的“永声相依”。更何况用普通话演唱的歌曲中也不乏填词佳作,大家耳熟能详的《长江
之歌》和《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便是成功的典范。(要不是童安格本人亲口道来,一般人很难
相信《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在作曲阶段是以1988年汉城奥运会为背景进行的创作,曲调中揉入
了不少朝鲜语的发音特征。没想到由陈桂珠填词之后却诞生了一首经典的哀怨情歌,这恐怕正是
多样化带来的灵活性吧。)

 

童安格精品回顾: “罗莎蒂娜慕”
omni

   作为一条经验规律,童安格专辑中由他自己包办词曲的作品往往是值得注 意的佳作。这首
“Rosa Te Amo”非常耐听,轻快的舞曲节奏配上优美的歌词, 颇符合“乐记”中所说的"咏歌之
不足,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矣." 歌名的来历我也不知道,猜想是来自意大利语或法语,和
“玫瑰”,“爱”有关 的一个传说,哪位仁兄知道不妨说来一听。这首歌比“耶利亚女郎”强
多了,流行一时的童安格作品往往不是他的代表作,这是又一条经验规律.:-)

下载《罗莎蒂娜慕》(也由omni提供)
这里是 歌词

 

新年礼物:Omni演唱的“花瓣雨”:-)
omni

    曾向“童安格的音乐世界”网页的站主许诺过要上传一首我唱的童安格作品,但由于觉得我的
声线和他过于相似,一唱他的歌就会“失去自我” 而缺乏积极性。眼看1998年即将过去,勉为
其难地做了这首只录过一遍 的“花瓣雨”,是在一朋友家里“实况”录的,他家的音响比我的
好。 那天吃完饭唱歌,嗓子还未进入状态,唱第一段的“就像你牵绊着我” 时居然把“你”字
给唱破了,真假声切换也发挥一般。但总体录音效果 不错,于是决定先上这首有瑕疵的,“梦
开始的地方”还想抽空再录一遍。:-) 一直没下决心写童安格是因为对他过于了解,反而有无从
下手的感觉, 况且他也沉默了两年多,也不知还是否有戏?对他处理歌曲的每一个细 节听一遍就
会不由自主地认同,所以我只有唱其他歌手的歌时才能找回 自我,这实在是件令人无可奈何的事。
:-) 关于这首歌的立意众说纷纭,我对王中言的词感觉一般。曾有一哥们想 拿此歌来质疑我对
童安格了解的权威性,当时刚看完著名的网络文学 “第一次亲密接触”,就不甘示弱地向他胡绉
道:“花瓣雨的象征意义? 这还不简单,这是所谓情圣的最高境界‘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是 也!只留下‘花瓣雨飘落在我身后’。:)那徐志摩再牛也得‘挥一挥衣 袖’才能够‘不带
走一片云彩’,整个差一个档次。”结果把他唬得一 楞一楞。:-)

下载(Omni-Rain_of_Petals.mp3)

 

童安格音乐创作的一些背景
omni

"现在以后"这种歌平庸得一塌糊涂,是两个新手写的,92-94年是童安格的
"江郎才尽"期,很多歌写了一半就没感觉了.而再不出碟"宝丽金"会不高兴,
就匆忙之间在他儿子问世之际发行了这张注定要被人遗忘的专辑.那些没
写完的歌鬼使神差地在他演"秦俑",搬家,剃板寸头,留络腮胡等一系列事
件的引发下灵感突现,如潮水般涌入95年发行的"听海的歌".为了抢听这张
专辑,以前只买过一合他的原版磁带和一张盗版CD的我(不好意思,其它带
子都是翻录的,我大学里听歌就是为了唱,不像现在这么讲究音质:)居然甘
愿在纽约以17美元的"跳楼价"生平第二次买了原版CD(前一次是买没人盗
版的高林生"我会陪你到永远":),结果当然是不负我之厚望!

"现在以后"中也有好歌, 同样以"秦俑"为素材,"情拥"就要强于"三生三世".
"心动"也是佳作. "现在以后"的歌词俗不可耐,居然有"看到别人谈情说爱,
我尽量不回头"这种"超级恶手"(比老聂的"昏招"还要昏),不能对这种作品
说不,还因其标题吸引人让"宝丽金"选为主打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童安格对
自己的歌缺乏严格的筛选标准,这一点要学学不会写歌的张学友,后者连"死
党"郑中基的作品都拉得下脸否决. 96年上春节晚会,童安格竟选了"畅饮回
忆"(后改名"一个人去旅行",是"梦已遥远"专辑中的最差!)在十亿观众面前
演唱,为何不选"梦已遥远"只有天知道.好好的一个重振雄风的机会就这样
荒废,真该请我去当他的"制作人",说笑罢了. 所谓"爱之深,责之重"是也!


童安格歌曲中的几个有趣的细节
omni

首先提出两大未解之谜,要哪位高手能解决一定重重有赏!:-)

1. 1995年的“Vino Vino”是写饮酒人的心情的一首歌,Vino是西班牙
红酒。童安格的创作灵感来自他在台北的“Vino Vino”酒店品尝一杯
与他同龄的酒(1959年酿制)。整首歌听来很平淡,不料在最后抛出“杀
手简”,节奏由慢转快之后又唱起了一段外语词,你买正版CD也看不到
这段歌词。两年前为巩固我的“童氏音乐权威”地位,我特意将CD拿给
实验室的委内瑞拉哥们鉴定,结果大失所望,那段不是西班牙语!!
于是至今依然是桩悬案。

2. 1990年的“无所谓的歌”开场就是一段中外文搀杂的歌词,虽然顾名
思义可以无所谓,但他在录音时总得有个依据吧?很遗憾词作者也没能
把这段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

另外提一下鲜为人注意的“诀别”(1990年“梦开始的地方”专辑),它
取材于林觉民的“与妻书”。整张专辑因为有“六月四日”这首歌而不
可避免地带上了政治色彩,“诀别”显然是借古咏今,但把学运比作当
年的黄花岗未免有失偏颇。就连“借我一点爱”中都会有“正义公理和
未来”的词。:-)

上海人对童安格的音乐很有欣赏能力,童兄的作品在“上录音乐万花筒”
的排行榜上常有与众不同的表现。“你我的爱只能擦肩而过”能从上周的
16名直接成为本周的冠军,一度令我也感脸上有光。“诀别”的轨迹更为
怪异,在十名以外徘徊几周反而下滑至17位,却石破天惊地于下一周变成
亚军歌曲,实在匪夷所思!

“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
泪如你。”最高音处的假声非常优美,两段之间还用林觉民的原文作念白: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泪珠与笔墨齐下,
不能尽书而欲搁笔。”我建议国内的中学语文老师在讲“与妻书”时都该
放一遍“诀别”,用童安格凄美的歌声寓教于乐,保证学生从此以文言文
为乐!:-)

 

 

回到首页